高埗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是高埗鎮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也是高埗鎮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常態下的深度調整和轉型攻堅的關鍵時期。本規劃綱要依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中共東莞市委關于制定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建議》和高埗鎮第十四次黨代表大會精神編制,主要明確“十三五”時期高埗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發展理念、重大任務,有利于我鎮踐行五大理念,突出六個引領,凝心聚力打造市中心區的“后花園”。本規劃綱要是全鎮戰略性、綜合性規劃,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職責的重要依據,是未來五年我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
第一章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
一、“十二五”奠定的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十二五”時期是我鎮緊緊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高埗、實現高水平崛起”的核心任務,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五年來,面對全球經濟復雜多變和國內經濟新常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在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人民緊緊圍繞落實“五位一體”建設東莞北部濱江新城的發展目標,扎實推進“一城四橫四縱四區”建設,堅持以穩中求進為基調、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平安穩定為保障、以改善民生為目的,全力穩增長、促創新、推項目、抓統籌、強管理,保持了經濟社會健康快速協調發展,順利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的各項目標和任務,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五年來,我們始終堅守發展戰略,實現經濟實力穩步提升。“十二五”期間,我鎮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經受住轉型升級的壓力以及資源和環境雙重制約的嚴峻考驗,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堅持五大發展理念,主動把握和適應新常態,重視存量的提升和增量的優化,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發展新優勢,全鎮經濟保持健康協調、穩步發展。全鎮生產總值在2013年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2015年全鎮生產總值117.79億元,與2010年相比(下同),增長50.17%,各項稅收總額17.07億元,增長104.8%。產業結構逐步優化,三大產業比重從2010年的1:64:35轉變為2015年的1:63:36。新世紀頤龍灣、光大·江與城項目相繼建成并發售,百茂物流城、莞香水果批發市場等項目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三產業進一步優化。
(二)五年來,我們堅持攻堅克難,增強了城鎮發展動力。我們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不斷積累發展勢能。更新了城市面貌。圍繞“一城四橫四縱四區”的工作思路,完成莞潢路、創興路二期、中心西路、高龍路延長線工程等項目,東江梨川大橋工程、頤龍路西段升級改造工程、莞潢南路提升工程、環城路與莞潢路立交連接工程等順利推進,并完成11萬伏江城變電站和22萬伏低涌變電站等能源設施的建設。創建一批市生態村(社區)、綠色學校、環境友好企業。落實“兩高一低”企業全面整治與引導退出,推動掛影洲圍中心涌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和截污次支管網工程,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2015年我鎮被評為“廣東省生態鄉鎮”。推動了統籌發展。探索實施鎮村土地統籌機制,完成統籌10個村共2035畝,建成并運行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平臺和“三資”監管平臺,為集體增加直接經濟效益1326萬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統籌村組發展,村組兩級2015年集體總資產17.8億元,比2010年(下同)增長7.3%;凈資產總額10.6億元,增長5.7%;村組兩級總收入2.6億元,增長5.5%;純收入1.6億元,增長7.1%。推動了各項改革。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完成首次崗位設置和人員聘用工作,逐步實現事業單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實施財政改革。推行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完成34個鎮屬預算單位的集中支付上線工作,建立財政資金支付管理新模式。
表1“十二五”期間全鎮基礎設施發展狀況表
項目名稱 |
總投資(萬元) |
進展情況 |
東江梨川大橋建設工程 |
92190 |
完成83.35% |
莞潢路 |
3735 |
已完成 |
創興路二期升級改造工程 |
2800 |
已完成 |
中心西路升級改造工程 |
1000 |
已完成 |
高龍路延長線工程 |
800 |
已完成 |
頤龍路西段升級改造工程 |
3700 |
籌備前期工作 |
市環城路與莞潢路立交連接工程 |
9000 |
籌備前期工作 |
11萬伏江城變電站 |
10000 |
已投產 |
22萬伏低涌變電站等能源設施 |
45000 |
已投產 |
掛影洲圍中心涌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
40000 |
正在施工 |
截污次支管網建設項目 |
8800 |
正在施工 |
城市和社區綠道工程 |
910 |
已完成 |
高清視頻監控系統 |
2000 |
已完成 |
高埗橋舊址保護利用項目 |
460 |
已完成 |